位置 > 首页 > 网瘾危害 >

别让孩子追星发了狂

日期:

导语:可以说偶像化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。 但作为时尚之火,既然在青少年中熊熊燃烧,就不能强制熄灭。 最可能的方法是引导。

有些孩子沉迷于偶像、过于倾注精力、整天做梦,精神涣散、学*分心,对自己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。 所以,父母应该正确指导孩子和青少年的偶像崇拜。

如果孩子过度沉迷于某个歌手,父母就要反思他们之间是否存在隔阂,是否对孩子提出了不现实的要求。 也许,现实中的挫败感、感情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,会导致孩子“偶像化”,寻求精神上的寄托。

迷恋刘德华多年的兰州姑娘杨丽娟终于在香港得到了与偶像的合影,第二天早上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。 据报道,年*三十的杨丽娟在1994年的一个晚上突然梦到刘德华的照片,照片两边写着:“你就这样靠*我,你真的遇见了我。” 她以为是命运的安排,开始退学,在家“全职”迷上了华子。 华子的照片、海报、磁带从未错过她的收藏。 他们的父母好几次都没能阻止。 出于对女儿的爱,他们从劝说转为支持,凑钱让女儿两次去香港、六次去北京“偶像化”。 为了让女儿在香港遇到偶像,父亲甚至想通过卖肾来筹钱。 这次访港后,杨丽娟和刘德华合影,想和偶像单独好好聊聊,但这个愿望没有实现。 他的父亲留下了“想再见刘德华一次女儿”的遗志,跳海自杀了。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,成为讨论的焦点。

孩子、偶像化、父母保持冷静的头脑。

空闲化判断标准

“狂热粉丝”杨丽娟的行为是病态的表现。 如何判断偶像化是否是病态的行为? 其实比较简单,就是看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。 对青少年来说,正常的生活包括日常生活和学*,而*则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。 如果你的日常生活、学*、工作受到偶像化的影响,从而导致不能工作和学*,就应该判断这是病态的行为,并尽快纠正。

杨丽娟的行为本身就很异常。 她没有考虑到这种行为对自己的生活、学*和工作的影响,也对偶像化给家庭带来的各种灾难缺乏悔恨,甚至少有亲情。 这些都表明她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。 杨丽娟十几岁的时候做过刘德华的梦,觉得自己和这个明星有缘。 在某种程度上,她不知道梦想和现实的区别。 也就是说,不知道幻想和现实的区别。 这是恋爱妄想的表现,可能有偏执的人格。 当然,这只是推测。 什么样的心理问题? 得出结论需要医生的诊断。

孩子沉迷偶像崇拜时,父母有责任注意引导,但首先要给予孩子理解和尊重。 父母不是上帝,不能支配孩子。 青春期的孩子对这一点特别敏感。 父母不能粗暴地否定他们。 如果他们否认的话,孩子真的会着迷,出不来。 这是孩子被压迫后的必然心理反应,因为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个人尝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。

他认为,当孩子爱上歌手时,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和他一样喜欢这个歌手,“光环效应”是自己喜欢的歌手最完美的。 因此,父母在指导和教育孩子时需要:

首先,引导孩子适度偶像化。 做任何事都要小心,表现得过度。 这个时候,父母需要“冷却”孩子。

二是引导孩子在偶像化过程中不要迷失自我。 告诉孩子,明星也是人,普通人也是人,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人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道路,应该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本色。

第三,不仅要看到明星成功的光明面,还要看到其光辉后的努力,以明星为榜样,鼓励孩子在自己的学*中不断取得成功。

国家二级智力教育心理专家杨达老师指出,普通的偶像崇拜者应该是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,知道偶像崇拜不能太顽固。 要知道,生活学*工作是第一位的,偶像化是第二位的。 不要追逐偶像放弃自己该做的事。 除了杨丽娟的这种情况,极端的偶像崇拜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。 但只要影响正常生活,就应视为异常行为。 与其唤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不如父母敞开心扉,给孩子空间,和孩子一起面对人生探索的舞台和目标。 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来说是正常的现象。 只要偶像化适度,他追求的“明星”自然成为他生活的楷模和楷模,能将偶像化的热情转化为自己奋斗的动力。

延伸阅读:

厌学专家:让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八种方式。

父母通过“心理转换”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。

家长上课:对于女儿的厌学,妈妈该怎么办?


别让孩子追星发了狂扩展阅读

相关内容
相关词条
热门标签
全站热门
当前热门
标签索引

精美图文推荐

上一篇 下一篇
返回首页


文案 | 句子 | 文案 | 成语 | 教学反思 | 教学设计 | 合同范本 | 工作报告 | 活动策划粤icp备20047785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