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 > 首页 > 网瘾危害 >

警惕“危险的14岁”现象!

日期:

调查显示,青少年犯罪高峰年龄为17岁,16至17岁青少年罪犯人数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90%。 未成年人第一次犯罪一般是14岁。 往往,他们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刺激,冲动,有犯罪意图,为所欲为,不计后果。 16-17岁越来越严重。 在未成年人犯罪中,抢劫案件居首位,其次是盗窃、故意伤害、*、寻衅滋事、打架斗殴等恶性刑事案件。

为什么“14岁”会成为未*违法犯罪的“危险期”呢?

,这是因为14岁的孩子心理还很弱。 从心理学上看,似乎也知道这个年龄处于半成熟阶段,被称为所谓的半成熟。 经验、知识、自我管理、自我保护、识别能力等各种能力有限,对事物的好坏缺乏判断力。 他们模仿性很强,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。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更强的独立意识,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把父母和老师作为崇拜和服从的对象。 由于社会高度开放,他们可以访问很多信息,特别是互联网,孩子们“坐在电脑前就可以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”。 在他们眼里,父母和老师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。 相反,他们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。 最明显的现象是亲子关系下降和伙伴关系上升。 我和父母什么都说不出口,厌倦了父母的“唠叨”。 特别是我做错事的时候,父母的建议和引导经常发生冲突,我的反话也很强烈。 他们渴望与他人交流,但父母和老师往往会给他们更多的限制。 所以他们想和同龄人交流,听听他们的意见。 朋友关系不好的话,就会误入歧途。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想得到父母、老师、同学的关注。 当这个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,他们会做一些越轨的事来引起别人的注意。 例如,有不能学*的孩子,父母责骂,老师不重视,同学看不起,就会故意破坏课堂纪律,为难老师,打同学,做更古怪的事。 此外,14岁儿童还在上初中,文化程度低,法律意识淡薄,自我约束能力差。

第一,

由于这些原因,未成年人犯罪特点明显:

的犯罪动机简单幼稚,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。 我认为犯轻罪的主要原因是“一时冲动”和“兄弟情谊”。 其实是的。 现在的青少年犯罪,有的是事先策划、侦查的,但大部分犯罪都是在外界刺激和诱惑下临时策划的。 有些少年犯纯粹忠于对方,非观念模糊,做事没有原则。 参与抢劫盗窃的学生中,也有在犯罪后不拿一分钱的人。 顾名思义就是“帮助兄弟们”。

二是共同犯罪突出。 学生犯罪的调查显示,所有参与犯罪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团体,基于同班、学校关系共同犯罪。 参与犯罪的人数最多不超过10人。 特别是在工读学校和职业高中,学生犯罪的比例很大。 这些学生认知能力不强,道德水*不高,法制观念淡漠。 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违纪、违法甚至犯罪的境地。

第三,他们在犯罪时,往往对自己行为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。 很多人的犯罪动机单纯幼稚,主观恶性不深。 大多数罪犯在学校表现不好。 成绩不好,多次违反学校纪律。 这些学生对法律概念很冷淡,认识事物的能力很弱。 有的颠倒是非,不分美丑。 这样的孩子最容易被迷惑和利用。 如果有人带头或受坏人唆使,非常容易构成违法犯罪。

“危险的14岁”现象显示了青少年犯罪的严峻形势,也是对家长的警告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,消除这种现象取决于家长、学校和社会的合作。 但最直接、最简单、最有效的措施,还是基于家长责任的自身努力。 负责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,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各种伤害。 从小就要把孩子的良好品行放在首位,把善良、诚实、公正放在首位。 人们应该互相尊重,不能侵犯别人的价值观。 从小就渗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。 孩子进入敏感叛逆的青春期后,关注、沟通、沟通孩子的成长。 在满足孩子合理物质要求的同时,及时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,及时引导和纠正孩子不适当的愿望和行为,帮助孩子克服迷茫和躁动,也是比较“危险”的青春期。


警惕“危险的14岁”现象!扩展阅读


警惕“危险的14岁”现象!(扩展1)

——13/14岁青春期孩子叛逆最常见的“4”种现象,家长该怎么办?

这是早熟的年龄。 一切有商业价值的东西都要加快发展,提前成熟。 今天早上,我们公开献身于市场。 在这个“加速”和“前进”之间,“童年”是否会被压缩一次,最终消失,不得而知。 当你听到少年作家蒋先生说“从出生开始就紧张地准备写书”时,你觉得她有童年吗? 姜先生说:“早熟苹果很畅销! ”。

作为父母面对孩子青春期叛逆的现象,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我们所缺乏的不是金钱或任何物质,而是孩子成长和生活的“环境”,而是父母自身家庭教育的“素养”。 这绝对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秘密武器。

孩子在青春叛逆期常有的“4”大表现:

1,负面

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,孩子对老师和家长都有不同意、不信任、无端否定的反应。

2 .对抗

青春期的孩子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对父母非常冷漠,父母与孩子的距离逐渐拉大。 他们重视独立,认为父母的管教太不符合自己的成长标准,会产生抵触、厌恶、反抗。

3 .冷漠型

孩子每天都变得对父母漠不关心,不愿意和父母交流,也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。 对家庭关系越来越冷漠,是青春期反抗的信号。

4 .对抗

0 .沟通、冷漠,亲子关系越来越远。 他们对父母的不敬行为极为反感,也有解决的办法。 不能让孩子感情用事、漠不关心父母悲伤的眼泪。

有的父母想:“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,怎么能和孩子交流那么多呢?”

于是,为了弥补孩子,父母在物质上给了孩子一切需要的东西,想要星星的时候,父母想给孩子月亮。 但是,父母有没有看到这样的孩子长大了,更容易认为别人付给他是自然的,觉得自己什么都不需要付?

父母问:“这样的孩子怎么能面对未来生活的风浪? ”。

所以,对于希望孩子成功的父母来说,如何培养一个真正有出息的孩子,我相信你做出了正确的判断。 (单击下面的2继续查看文章内容)


警惕“危险的14岁”现象!(扩展2)

——网恋不靠谱 警惕迷人“网恋”背后的危险

网恋很浪漫,特别是男生女生。 有谁沉迷于“白马王子”,不想做“白雪公主”的梦呢? 但有一天醒来,发现这是一个虚幻的梦,身心都被梦憔悴,伤痕累累。

目前,网络普及率极高,许多青少年通过网络相互交流、表达感情是很普通的事情。 而一个叫《爱的种子》的男孩渴望和异*往,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和异性亲密,所以他们把欲望瞄准了网友。 通过频繁的交流,他们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,逐渐产生了感情。 随着彼此好感的加深,双方从单纯的网友变成了网络情人。

陷入网恋的青少年中,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处于孤立状态,与家人、同学、朋友联系较少,*惯自我封闭。 每个人都有交流的心理需求。 如果这种需求不能满足于现实,他们必然会寻找其他方法。 例如,通过网络交友、聊天等方式,可以满足交流的需要,获得情感上的自我*。

另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家庭感情不和谐。 特别是父母不和,对孩子缺乏爱,让孩子迷茫,感受不到家里的温暖,孩子坠入了网恋。 因为在网上,孩子们可以向对方倾诉内心的苦闷,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安慰。 在线聊天与现实中的面对面对话不同,它不会让聊天者感到尴尬,所以在线聊天很受孩子们的欢迎。

起初,很多网瘾孩子都是抱着交朋友的心情互相聊天。 说了很多话之后,有了共同的语言,两人有了变得更亲密,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想法。 互联网与现实生活不同。 现实中,一个人进入陌生的环境,容易产生不安和恐惧,会受到伤害,注意避免各种危险。 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,每个人都躲在网络面具后面,一切似乎都很安全。 这为在线邂逅、聊天和约会提供了必要的环境。

作为父母,要告诉孩子网恋带来的伤害,让他们知道虚拟网络背后也有各种各样的人。 不要轻易相信网友的话。 我梦想着从网上找到真爱。 否则,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。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在学*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同时,利用网络进行交流,正确发展自己。

延伸阅读:

上的“网恋”到底有多不靠谱?

父母需要掌握和孩子说早恋话的技术。

QQ||微信||微博||交友有风险。 孩子在网上怎么和朋友聊天安全?


警惕“危险的14岁”现象!(扩展3)

——为什么14岁会成为未成年人作案的危险时期呢?

大量调查表明,我国未成年人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 据统计,20世纪80年代以来,我国未成年人犯罪*均年龄提前了1-2岁。 14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比以前明显增加。

一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。

国家统计,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仍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。 调查显示,现阶段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。 14至18岁青少年犯罪的调查结果显示,约35%由16岁的人进行,31.2%由15岁的人进行,14岁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上升到20.22%。

无论是司法部门对在押未成年犯的调查,还是

二、初中、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重最大。

*机关对未成年犯的调查,均显示未成年犯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居多,约占90%。 其中,约50%的中学生有文化水*,约40%的小学生有文化水*。 另外,高中学历和文盲分别占3%左右,短期大学学历的比例最小,约为0.1%-3%。 这是由未成年犯的法定年龄决定的。 大多数11至18岁的未成年人可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,少数人完成高中教育,少数人受过高等教育。

三、失学、辍学的未成年人居多。

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青少年犯罪数字显示,我国青少年罪犯总数为38,388人,其中10,787人为学生。 占总数的28.1%。 退学或休学者18081人,占47.1%,其他9520人,占24.8%。 未成年学生中失联学生和辍学学生所占比例最大。

智择优家庭教育专家孟老师:

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,被调查的管理者以“家庭教育不当”、“交友不慎”、“法制观念淡漠”、“学校教育存在缺陷”为主要原因,其中家庭因素最高,达到16.9%。 不完善的家庭,如留守儿童的家庭、未成年人外出打工的家庭等,不良的家庭结构与目前较为松散的家庭——跟着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的未成年人一样——流动家庭、父母双亡、父母在监狱服刑的家庭等。

此外,不当的教养方式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。 调查显示,感化院未成年人被父母殴打的比例为15.2%,高于普通学生(2.6% )。

延伸阅读:

14岁的女孩谈论早恋只是为了玩。 是早恋还是早熟?

14岁女孩跳楼身亡的背后:与叛逆的孩子沟通很重要。

不要参加冬令营就让14岁的学生吃药自杀。 脆弱的孩子怎么坚强?


警惕“危险的14岁”现象!(扩展4)

——父母们警惕:又出现一个跟蓝鲸游戏一样危险的游戏人体刺绣!

什么是人体刺绣?

人体刺绣,顾名思义就是用针线缝在手臂、手掌、甚至嘴里。

看了这个说明,作为父母的你,是不是很难明白现在的孩子们在做什么?

很多父母刚开始知道蓝鲸的死亡游戏是什么,现在突然出现了人体刺绣游戏。 我觉得父母的内心很震惊。

人体刺绣乍一看像是在涂鸦,其实是非常残忍的自虐行为。

父母认为人体刺绣是一种什么样的游戏,其实《人体刺绣》并不是别人的原创。 人体中“穿针引线”的脑洞来自日本漫画《书明号》 123中的人物铃木。 这个游戏在日本兴起后,在国内的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开来。

在新闻报道之前,有专门的人体刺绣帖子和感兴趣的部落,一些没有经验的男孩在这里分享人体刺绣的成果和经验。

对于参与身体刺绣游戏的青少年来说,这样的行为是“酷! 很标新立异! 请参阅"。

这是一种社会认同的心理偏差,通过社会模仿将自残转化为自残。

这种自残心理的最终目的不是伤害自己发泄感情,而是获得社会价值和认同。

这个游戏在青少年中最常见。 在此期间,一旦发现异常,应及时干预和引导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变化。

什么是人体刺绣游戏? 这是自残行为!

如果发现孩子的身体不可思议地红肿,或者已经出现了“在身上刺绣”的行为,请立即停止。


警惕“危险的14岁”现象!(扩展5)

——警惕初中孩子成绩下滑的七个“危险因素”!提高成绩只需简单三步

有这样一群中学生。 他们在中考考得很好,但从高三开始,成绩就越来越差,一落千丈。 就是“姚明进去,潘长江出来”。

今天孟老师谈影响中学学*成绩的七个因素!

1 .不良学**惯

大多数中学生智力相当。 如果必须说谁好谁坏的话,有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智力更好。 但是,为什么一个班的学生成绩不一样呢? 其实是学生的日常学**惯造成的。

第二,不健康地使用互联网

网络的普及本来是为了让人们更快、更低成本地交流学*,但我们身边很多孩子把网络变成了“吃鸡”、刷微博、看小品,无法自拔。

三是沉迷于智能手机

现在中学生几乎都有手机。 但是,也有中学生把手机当成形影不离的宠物。 老师在上面认真讲课,他在下面认真玩手机; 自*期间,其他同学都在努力学*,但他却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虚拟世界。 久而久之,你的手机会降低你的视力和成绩。

第四,陷入早恋

中学生是青春期。 现在的学生成熟得快了,打扮也成熟了。 有些同学恋爱后,学业荒废了。 孟老师注意到,在中学谈恋爱时,女人失去的比男人多。


警惕“危险的14岁”现象!(扩展6)

——14岁孩子暴力脾气暴,家长要警惕来自这几个方面的诱害

14岁的孩子容易生气吗? 父母可以首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有暴力生气等行为,然后进行对症治疗。

(一)不良家庭环境和不当教育方法的影响

1 .父母关系不融洽,经常吵架吵架。

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,有的自卑敏感,有的胆小胆小,有的易怒暴力。

一个大男孩说,小时候父母吵架,他总是忍气吞声。 后来父母吵架了,他对他们大喊大叫; 现在他觉得自己脾气失控了,看到不对劲就忍不住想发泄一下。

2 .父母对孩子太惯了。

父母的溺爱和纵容也培养或间接鼓励孩子的暴力行为。 有些父母说:“别担心,你也把他打得很惨。” 这时,我们的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教了攻击性的行为,教了孩子错误的处理方法。

)二)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

可见,沉迷网络、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暴力和愤怒。

青少年喜欢模仿,识别能力低,容易受到不良文化、思想和行为的影响。 因此,长期接触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。 如角色混淆、犯罪行为诱发、情感、人格和思维障碍、攻击行为增加、沉默暴力发生、青少年暴力犯罪诱发、对青少年死亡认知的负面影响等。

) c )父母应该如何应对?

1 .不屈服于儿童的暴力行为

2 .孩子反抗时,父母不要用暴力方式升级;

3 .冷漠处理儿童暴力行为。 ————孩子被关在房间里冷静;

4 .如何帮助网瘾儿童,请点击《孩子网瘾严重不要紧,学美国父母帮孩子戒网瘾》。

5 .易怒都是心理疾病。 当孩子的暴力行为达到父母无法控制的程度时,应及时咨询医生和心理老师,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 您也可以单击以下内容立即咨询,并免费获得导师一对一教育计划。

相关内容
相关词条
热门标签
全站热门
当前热门
标签索引

精美图文推荐

上一篇 下一篇
返回首页


文案 | 句子 | 文案 | 成语 | 教学反思 | 教学设计 | 合同范本 | 工作报告 | 活动策划粤icp备20047785号-1